第二天,汉武帝就提出要带卫子夫入宫,平阳公主非常高兴,就对卫子夫说,好好照顾自己,将来富贵了,可不要忘记我!
就这样,卫子夫被汉武帝带入宫中,但之后一年多少时间,卫子夫都没能得到临幸。
当然了,不是汉武帝不喜欢卫子夫,而是他很忙,一方面,因为窦太后的存在,所以汉武帝一直没能掌握实权,他便展开儒学改革,试图与支持黄老之说的窦太后展开斗争;
另一方面,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(史书没有记载名字,姑且叫陈阿娇),仗着母亲馆陶公主有拥立之功而恃宠而骄,这陈氏母女二人不断索取财物,还公然干涉朝政,让汉武帝烦不胜烦。
因为受到窦太后的欺压,再加上来自于陈氏母女的压力,所以汉武帝很烦恼,时常外出狩猎不归,还沉迷于外出玩乐而无法自拔。
不过,后来发生了一件事,再次让汉武帝想起了卫子夫,有一次宫中裁撤宫女,卫子夫不在名单之列,但又不想继续待在宫中了,便找到汉武帝,请求汉武帝放她回家。
汉武帝见卫子夫哭得梨花带水,顿时心生怜爱之意,于是再次临幸了卫子夫,没成想这一次卫子夫竟然怀孕了。
那时候,汉武帝还没有孩子,因此卫子夫怀孕对他来说意义重大,他便开始宠幸卫子夫,卫子夫的地位也越来越高,以至于让陈皇后都感到嫉妒。
陈皇后找到母亲馆陶公主,说自己这么多年没生孩子,万一卫子夫生下儿子,恐怕自己地位不保。
馆陶公主可是个狠角色,当即就派人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给绑架了,以此胁迫卫子夫不要生下孩子。
卫青是卫子夫的异母弟,当初跟着卫子夫一起入宫,后来受到汉武帝青睐,在建章宫任职。
不过,卫青有个叫做公孙敖的朋友,听说他被绑架了,于是带着一对人马将他救了出来,后来汉武帝得知了这件事,召见了卫青,发现卫青是个人才,竟然敢跟馆陶公主作对,于是一个计划就浮现在他脑海中。
前文说过,汉武帝受到窦太后和陈氏母女的欺压,窦太后自然是无法撼动的人物,但陈氏母女就未必了,汉武帝就觉得,不如扶持卫子夫和卫青来对抗陈氏母女,岂不是一举两得。
于是,汉武帝任命卫青卫建章监,加侍中,卫青的哥哥卫长君也被封为侍中,汉武帝还分数次赏赐卫家达千金之多,卫氏一族也由此开始逐渐显贵。
而对于卫子夫,汉武帝也越发宠幸,将卫子夫封为夫人。
一方面,汉武帝确实喜欢卫子夫;另一方面,他也是为了借卫子夫怀孕之机冷落陈皇后,陈皇后嫉妒心强,肯定无法忍受,必定还会干出一些荒唐事来,这样就可以找机会废掉陈皇后了。
后来,卫子夫生下一个女儿,但汉武帝并不感到失望,反而对卫氏一族越发宠信,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得以嫁给太仆公孙贺,她的妹妹虽然先后与霍氏和陈掌私通,但汉武帝并不介意,而是将陈掌封为高官,而救过卫青的公孙敖,也被汉武帝封为大中大夫。
经过汉武帝一番操作,卫氏一族的实力逐渐发展壮大,成为朝中一股重要势力,也成为汉武帝对抗陈氏母女的重要棋子。
尤其是,建元六年(前135年)窦太后去世后,汉武帝掌握了军政大权,对卫氏一族就越发宠信了,甚至连卫少儿与人私通所生的孩子霍去病,都成为了贵族集团的一员,汉武帝时常将其带在身边。
随着卫氏一族地位的不断攀升,陈氏母女逐渐被压制,为了自救甚至病急乱投医。
元光五年(前130年),陈皇后为了要一个孩子,从而稳固自身地位,花费九千万钱要一个孩子而不得,又在恼羞成怒之下,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和卫子夫。
汉武帝苦等良久的机会终于来了,他借机将陈皇后废黜,关押在长乐门终老,那些一直不支持他废后的大臣,在铁证面前也无话可说。
元朔元年(前128年)春天,卫子夫连续生下三个女儿之后,终于在这一年生下一个儿子,也就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,那时候汉武帝已经二十九岁了,这个年纪才有儿子,他高兴地手舞足蹈,下令册封卫子夫为皇后,并大赦天下。
至此,卫子夫迎来了她人生最重大的转折点,但更让她感到惊喜的是,她的弟弟卫青率军在龙城之战中战胜匈奴,吹起了汉朝反攻匈奴的号角。
随后数年,卫氏一族喜报不断,卫青在汉匈大战中不断取得胜利,逐渐成长为大将军,封长平侯,食邑万户;霍去病也崭露头角,在十八岁的年纪就被封为冠军侯;卫子夫的儿子刘据,也在六岁的时候被封为皇太子。
但卫氏一族的辉煌还在继续,尤其是卫青和霍去病,由于他们表现优异,基本瓦解了匈奴在北方的势力,解决了汉朝边防问题,因此卫氏一族先后一共五人封侯,成为当时最显贵的家族。
而此时,馆陶公主的势力也得到了极大遏制,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,不敢再过问朝政了,汉武帝的权势也由此达到鼎盛,可谓春风得意。
然而,汉武帝作为一位出色的权谋家,想的问题永远都比别人深远,当初他扶持卫氏一族,就是为了对抗陈氏母女,以及完成消灭匈奴的夙愿,现在自己大权在握,匈奴也逐渐衰弱了,卫氏一族作为外戚的势力却大得超乎想象,是不是该采取一些措施,遏制一下势头呢?
02,汉武帝对卫氏一族的打压,卫子夫逐渐失宠。
事实上,早在刘据被封为太子之前,汉武帝已经意识到卫氏一族太过强大这个问题了,为此他想了个办法来敲打一下卫氏一族。
那么,汉武帝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呢?答案其实很简单,汉武帝开始宠爱王夫人、李夫人等人,并逐渐开始冷落卫子夫。
表面上看,卫子夫容颜渐老,受到冷落也在情理之中,而且那时候汉武帝子孙稀少,想多要几个儿子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但实际上,汉武帝这么做其实还暗藏深意,他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,他想要扶持一些新的外戚来制衡卫氏一族。
尤其是,王夫人后来生下汉武帝第二子刘闳,她就越发得宠了,其风头一度超过了卫子夫。
卫青是个聪明人,看出了汉武帝的心思,便决定做点什么来维护他与汉武帝的关系,有一次他出征归来,汉武帝赏赐他千金,他却将这些钱转送给王夫人的父母,用于给二老祝寿。
汉武得知这件事后,觉得卫青是个聪明人,感到非常欣慰,对卫氏一族的戒备心也稍稍降低。
等到刘据被封为太子之后数年,卫青和霍去病又因为巨大的战功而双双成为万户侯,还分别以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之职掌握军政大权,位在丞相之上,卫氏一族的地位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汉武帝的防备心就又被激起了。
对此,汉武帝又采取了一些措施,他刻意扶持霍去病,导致卫青的门客、部下全部转投到霍去病门下,卫青家门可罗雀,可谓备受冷落。
汉武帝想要通过离间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,从而达到削弱卫氏一族的目的,当然被聪明的卫青看出来了,为此他开始低调做人,不怎么出门了,哪怕被李敢给打了一顿,也没有声张。
霍去病虽然性格嚣张,但对卫青还是很有感情的,处处维护卫青,甚至敢在与汉武帝一起狩猎的时候,趁机将李敢给一箭射死,以此为卫青报仇。
因此,汉武帝的目的没有达到,卫氏一族内部相当团结,几乎无懈可击。
这个时候,汉武帝就开始越发冷落卫子夫了,尹婕妤、邢娙娥相继得宠,就连不得宠的李姬,也生下了两个儿子。
卫子夫的地位开始变得越发尴尬,但她心理素质很好,硬是不哭不闹,而是做好本职工作,将后宫打理得很好,并对卫氏一族也进行严格约束,还很关系汉武帝的生活。
卫子夫所做的这一切,证明她是一位贤能的皇后,以至于汉武帝都挑不出毛病来,并由此对她产生敬佩心。
与此同时,卫青和霍去病也在卫稳固卫氏一族的地位而努力,尤其在皇后卫子夫逐渐失宠的情况下,他们必须站出来做点什么。
那时候,汉武帝除了刘据这个儿子之外,还有刘闳、刘旦和刘胥(当时刘汉武另外两个儿子刘髆和刘弗陵尚未出生)这三个儿子,而且都已经可以走路了,却还没有爵位。
卫青和霍去病就联合朝中大臣上奏,请求汉武帝立三个小儿子为王,让他们到封国就藩,那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?
当然是为了稳固刘据的太子之位了,尤其当时汉武帝很宠爱刘闳,卫青和霍去病担心汉武帝产生改立太子的想法。
汉武帝对此心知肚明,但他其实无意改立太子,毕竟立嫡立长的原则不能轻易更改,于是将三个儿子封为王爵,让他们到封国就藩。
这个时候,汉武帝依然没能撼动卫氏一族的地位,但事情很快就出现了转机,霍去病在上书立三位皇子为王后不久就去世了,卫氏一族遭遇了重大打击。
汉武帝借此机会,开始着手削弱卫氏一族,第二年(前116年)他就找了个借口削去了卫青长子卫伉的侯爵,四年后又以酎金成色不足为由,削去了卫青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的侯爵。
至此,卫氏一族就只剩下卫青这一个侯爵了,并且卫青虽然身在高位,却已经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了,不怎么参与重大决策,也不怎么上朝了。
卫氏一族实力被削弱,反而让卫子夫的处境好了一点,刘据的太子之位也很稳固,汉武帝对卫氏一族的态度也大有改观,还将新寡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。
前106年,卫青也因病去世了,卫氏一族的实力就更加衰弱了,汉武帝在伤心之余,也感到越发心安,他可以放心将江山交给儿子刘据了,刘据没有强大的外戚作为掣肘,卫子夫也不会成为下一个窦太后,这是汉武帝最想看到的结果。
03,飞来横祸,卫子夫终究落得个悲惨的下场。
卫青去世之后,卫子夫重新获得了宠爱,虽然她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,但汉武帝对她十分信任。
那时候,汉武帝时常外出巡游,卫子夫除了掌管后宫之外,汉武帝还会让她兼管少府,她每一次都不敢自专,而是将重大事务派人禀告汉武帝之后在做决策,只是将自己的意见也附上,汉武帝每次都不驳回她的意见。
可以说,卫子夫从得宠到失宠,再到宠信得宠,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,每一个阶段的感悟都不一样,而她在年老之后开始觉得,自己只要当一个好皇后,让儿子刘据顺利继位就好,其他事情都不重要。
也就是说,卫子夫开始追求平稳了,而不是年轻时候的激情,这也让汉武帝感到很舒服,两人就这样又走过了十几个年头。
不过,征和二年(前92年)春正月,发生了一件大事,打破了长久的平静。
这一年,卫子夫的姐夫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,因为贪腐两千万钱而被抓捕入狱,公孙贺当时担任丞相,他为了给儿子赎罪,就向汉武帝提出,以抓捕通缉犯朱世安作为条件,请求赦免儿子的罪责,汉武帝答应了。
很快,公孙贺就抓捕了朱世安,但朱世安为了保命,反诬公孙贺和公孙敬声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,公孙敬声还与阳石公主私通,汉武帝大怒,嫁给公孙贺也给抓捕入狱了。
那时候,汉武帝年老多病,疑心很重,他开始认为,卫青和霍去病虽然不在了,但卫氏一族的亲朋故旧却依然活跃在朝堂上,他们掌控着重要部门的大权,这不得不引起警惕。
为此,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,将公孙氏父子杀掉并灭族,还将阳石公主、卫子夫之女诸邑公主、卫青长子卫伉等人牵连致死,至此卫氏一族在朝廷的政治盟友也被一网打尽。
然而,这件事并未据此结束,宫中一些妃子、宫女因为争宠而相互陷害对方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,汉武帝便派遣绣衣使者江充彻查,江充向来与卫子夫和刘据有矛盾,于是趁机诬陷刘据也使用了巫蛊之术。
刘据被江充等人诬陷的时候,汉武帝正在长安城外的甘泉宫疗养身体,他情急之下听从大臣的建议,起兵将江充给杀掉了,准备出城去甘泉宫找汉武帝解释。
不过,在此过程中,由于刘据兵力有限,他派人入宫找卫子夫帮忙,卫子夫便打开府库让他取兵器,还将长乐宫卫队交给他指挥,他这才击败江充并将其杀死。
不过,汉武帝听从了小人谗言,认为刘据真的造反了,于是派人攻打刘据,最终将刘据给击败了,刘据只得逃离长安,来到湖县一处人家躲藏。
汉武帝返回长安后,得知卫子夫帮助刘据造反,便派人去收缴她的皇后印玺,她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,为了自证清白,只得自杀而死。
而不久之后,官兵搜捕到了刘据,刘据不愿意被奸臣羞辱,也上吊自杀而死,与其一同被杀的还有两位皇孙,他在长安的家人不久后也被杀死,只有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活了下来,刘病已后来当了皇帝,也就是汉宣帝刘询。
随着卫子夫与刘据之死,卫氏一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,汉武帝也失去了最爱的妻子和最优秀的儿子。
多年后,汉武帝这才觉察到自己被欺骗了,于是将陷害卫子夫和刘据之人全部处死,但已经为时晚,他只能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(钩弋夫人所生)为太子,为此又来了一出杀母立子的好戏。
总之,卫子夫的受宠或者失宠,跟她的容颜有一定关系,但主要还是由政治环境所决定的,但卫子夫之死,汉武帝是负有重大责任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